时间:2010-08-14 | 栏目:电源维修 | 点击:次
当CPU的威力越来越强时,它们的能量需求也越来越大。由于集成了更多的电子部件和采用了更快的马达,再加上快速的内存、硬盘、CD-ROM和显卡也需要越来越多的能量。另外,如果再考虑装上扫描仪、可移动磁盘、视频编辑卡,电视卡或其它的外设,能源的需求就更大,更不用说超频后的能源需求了。随着这种需求的提高,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,其中包括由不足的能源带来的热量消散和系统稳定性问题。
由于半导体的工作温度是有限度的,对它而言热量的管理很重要。平常我们也会碰到不少此类的问题,比如:相当比例的老式电源(还有个别新式电源)不能有效地驱动一些新型的对能源需求高的设备。
为了理解这一问题,首先要了解一下基本的术语,和有关电的基础知识。要产生电源,就必需先有两个东西:电压和电流。电压是电势(潜能),而电流是实际电的“流动”。这可以用水龙头做个比方,电压相当于某个时刻水的流量(水龙头的管径),而电流相当于水流出管子的速度。尽管水龙头里可能有水,但如果没有水流就没有做功,不会产生能量。
潜在的做功(就是电能)由电压和电流决定,因此,电压固定时,电流大电能就大。相反,消耗电能固定的话,提高电压可降低电流。实际的做功还要考虑做功时间,单位是KWh(千瓦小时)。就像汽车引擎一样,它的马力是潜在的能力,而只有考虑运转时间才能有实际的做功。
另一个在电路中要考虑的因素是电阻,它是阻碍电的流动的。可以把它看成个“摩擦力”,它越大,产生的热就越多。比如,白炽灯的基本结构就是一段电阻很大的钨丝,它的电阻让导线产生的热量达到钨丝的燃点,从而发亮。不同瓦数的灯泡是因为发亮时的电流不同。(电压固定为220V)注意:电阻等于电压除以电流(R=V/I),可电流越大,由于“摩擦”导致的热量就越多。
一、电源的重要性
PC中很难发现的问题之一就是电源不足,症状可能是主板“不能用”,软件导致的经常的系统崩溃,这些症状可能由主板、CPU或内存的异常表现出来,甚至有时看来好像是硬盘,CD-ROM,软盘等的问题。
可以想象一下:PC系统里的每个部件的电能都有同一个来源——电源。电源必须为所有的设备不间断地提供稳定的、连续的电流。如果电源过量或不足,所连接的设备就有可能不能正常运作,看来像坏了一样。比如,内存不能刷新,造成数据丢失(导致软件错误);系统经常莫名其妙地重启;硬盘可能不转,或更奇怪——转是转,可不能正常处理控制信号。
既然这么多的设备都与电源息息相关,那把电源看作PC硬件系统里最重要的部件就毫不过分。不幸的是,多数人不能认识到,他们在选购电源时有时喜好旧机箱(机箱一般都有电源),期望“价廉物美”。(根据经验,这是个常见的现象。)老电源不能像它刚用时有效,提供的能量不能像标称值那样高。很多电源是没有UL标志的,可能只能“挤出” 标称值的50-75%。即使有名气机箱里的电源也可能有问题,日常使用中我们经常遇到类似情况。
二、热的问题
系统另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就是过热。如前所述,处理器需要的能量越来越大,如AMD K6-233的功率就是28瓦。分析一下就能明白:当集成了越来越多的晶体管时,电能的需求自然上升,产生的热量也会上升。当然采用更小的电路时会延缓这一趋势,如最近的.25微米、.18微米的处理器工艺,可随着人们对处理器的速度和功能要求的不断升级,会导致越来越多的晶体管被集成,这样肯定会需要更多的电能,产生更多的热量。